中国一批深度脱碳技术曙光初见 院士建议不能照搬国外模型

2021-7-12 12:26 来源: 第一财经

一批深度脱碳技术“曙光初见”


  6月25日,国家能源集团国能锦界公司建设的“15万吨/年燃烧后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产,这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旨在引领火电行业实施脱碳前沿技术的开发。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试运行期间产出约零下20、压力2.0MPa、纯度为99.5%的工业级合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量产后将全部被消纳利用,主要用于附近油田驱油,以及工业领域制备小苏打、碳酸二甲酯和丙二醇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在青海,一项有别于“从摇篮到坟墓(产品在超过其使用寿命后被丢弃)”的“从摇篮到摇篮(产品被回收后,又能被重新利用)”的减碳技术正在推广。

  在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所专家们的帮助下,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研发推广具有“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附加值)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昆仑晶石”。

  该公司董事长池立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昆仑晶石”在消费使用过后,能全部实现有偿回收和利用。经国际专业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通标)认证,这一新型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碳排放仅为传统建材洁具的1/8。

  专家介绍,我国每年产生在生活垃圾里的废塑料约5000万吨,如全部焚烧将产生约1.6亿吨二氧化碳,填埋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安徽,一家环保科技企业正在做废塑料的回收利用。7月6日,在安徽憬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废塑料、废机油催化裂解制取轻质燃料油的整个过程。

  技术人员在一个玻璃容器中放入少许催化剂,倒入50毫升的废机油,再放入重量为100克的废弃农用薄膜和旧塑料袋,封口后加热。不到20分钟,玻璃容器内的温度就达到120度并有油气产生。超过180度后,淡黄色的清澈透明的轻质燃料油从出油口流入量杯。

  整个反应过程结束后,玻璃容器内的废弃农用薄膜和旧塑料袋已变成少量的黑炭,量杯里的轻质燃料油接近180毫升。“油品的综合参数达到柴油国Ⅲ、国Ⅳ标准,相关技术已拿到国家专利。”该公司董事长张刚说。

  测算结果显示,焚烧1吨塑料或机油,约分别排放3.67吨或3.12吨二氧化碳。而利用上述技术工艺,单次处理60吨废塑料可减排二氧化碳313.8吨,同时可减少天然气和用电量,扣除加热过程中的耗能等碳排放,减排二氧化碳总量达到300.14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