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国的碳
市场要进行完善,要尽快纳入更多的行业,也要纳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
减排的措施。而在此前的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发布公告,首次明确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以及其他事项。
从2011年开始,国内有8省市开展了
碳市场的试点,已经进行试点的碳市场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要依靠碳市场还是碳税?新京报围绕这些
问题采访了
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
陈诗一认为,8个试点碳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8个试点地区的平均履约率达到了90%以上,相关联的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培育和发展。不过,徐晋涛认为,试点地区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交易活跃度和履约核查期相关性很大。此外,在他们看来,当前的碳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也不高。“未来全国的碳市场要进行完善,要尽快纳入更多的行业,也要纳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陈诗一说。
在碳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呼吁中国推出碳税的声音也不断出现。在陈诗一、徐晋涛看来,在内外部环境下,中国未来有可能推出碳税。
碳市场和碳税都是市场化的减排手段,在陈诗一看来,在中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这两个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更多依靠这两个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减排目标,但同时政府也要有所为,通过财政、产业
政策等手段吸引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帮助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