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碳市场成交量或达2.5亿吨
从时间上看,碳
市场建设已有近十年之久。2011年10月,我国在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
深圳等七省市启动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而全国的
碳市场建设则是从2017年末《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开始。
在探索过程中,试点市场覆盖了
电力、
钢铁、
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数据显示,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预计,2021年,我国
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此外,业内预测,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元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碳资产交易市场规模将达2万—3万亿元。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支持碳
减排货币
政策工具,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
碳减排。多位业内人士称,此次国常会明确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央行行长易纲日前也表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
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对于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试点省市的下一步工作,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透露说:“全国碳市场建设以后,地方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避免一个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
同时,李高还表示,在具体过渡的时间表、路线图方面,还要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根据地方试点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对此,林伯强认为:“全国碳交易并不排斥地方试点,因为试点仍包括其他行业,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也意味着要把以前还不太好的地方,比如交易不活跃、碳价格过低、结算不顺畅等
问题继续研究下去。”
陈志斌则指出试点在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的方向:“比如,每年绝对总量的数据能不能确定下来,这个配额分配能不能变成更长期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减少拍卖的数量,增加有偿的数量,还包括探索更多的
碳金融衍生品,都是可以继续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