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为何要花钱买?
碳交易,其实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
市场机制,建立温室气体
排放权(
减排量)交易。在控制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京都议定书》约定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从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看也是最大的。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往往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统称为“碳交易”。参与碳交易的企业一般分为两种:强制参与的重点排放单位和自愿参与的减排机构。它们各自可用于交易的“碳”分别是
碳配额和
碳减排量。
重点排放单位的碳配额,也就是
碳排放权,由政府强制限定。政府会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业务内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目前主流的配额分配方法有行业基准线、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
而自愿减排单位则是主动通过新能源、
碳汇等方式进行减排,经过国家审核批准后,可以在
碳市场中出售其碳减排量,供实际排放量超出碳配额的企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