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助力市场潜力释放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兴业银行将持续创新完善
碳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以产品服务创新为驱动,重点推进碳资产抵(质)押、碳债券、碳挂钩理财等碳金融创新产品的落地和复制推广;另一方面,发挥集团化优势和庞大同业“朋友圈”优势,进一步丰富碳金融业务品种,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
兴业银行的规划在银行业中具有代表性。“我们注意到,从去年开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便频繁出现在各大中资银行的年报和清单中。”汇丰中国相关负责人透露,中资银行在绿色标准制定和气候风险评估方面非常积极,各项细节都在努力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
碳中和”的实现是长达几十年的中长期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仅需要阶段性的
政策呵护,更需要政策层面的系列、长期支持。
多位专家建议,加大对绿色金融的货币政策支持。包括降低绿色贷款风险权重,增加绿色票据再贴现的规模,简化以绿色贷款为担保品的再贷款要求,允许银行机构单独通过绿色贷款担保品申请央行MLF等,更好地将央行的优惠货币政策高效传导至绿色产业。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
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碳减排技术发展。7月13日,沪深两地交易所修订了债券品种指引,不仅首次明确了“碳中和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子品种相关安排,还进一步优化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和信息披露要求。
随着支持政策在未来的逐步落地,碳金融
市场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银行机构需要思考如何在绿色金融和
碳交易的蓝海市场确立先发优势。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建议,要让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前瞻性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甚至应该考虑在未来将环境风险分析作为强制性的监管要求。同时,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如将银行的
碳足迹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一旦
碳排放下降,人民银行便可提供更多的相关支持性政策工具。
“下一步,我行将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交易+做市’为抓手,以‘碳权+
碳汇’为标的,有效服务全国
碳市场,助力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发碳排放配额履约、交易、增值等创新碳金融产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