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未来,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参与到全国碳市场交易中来?
鲁政委:根据目前的碳
市场制度,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全国
碳市场交易,也不能代理客户进行交易。银行业目前可以做的仍然是一些传统的基础性工作,比如为企业客户提供碳达峰、
碳中和和碳市场相关的知识培训,为进入碳市场的企业开立进行交易的银行账户,为全国碳市场提供结算清算服务等。
考虑到全国碳市场开市之后,
碳汇具有了可观测的价值,银行可以为拥有碳汇的企业进行碳资产质押融资。传统的、常规的业务,诸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条件,给减碳企业项目融资不仅可以有之前的常规收益,还可能有碳汇收益。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往往进行技术改造进行减碳的压力更大,技术进步会产生融资需求,这是银行可以加强对实体企业支持的地方。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循序渐进地允许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进入碳市场,首先可以允许银行进行碳资产质押的平仓交易和代客交易。在碳资产质押融资方面,如果银行不能取得碳资产抵押品的控制权和处置权,在面对碳汇价格波动、价格碰到警戒线或者平仓线的时候,银行如果无权直接平仓,就会使银行的碳资产质押融资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同时,银行对资产价格更为敏感,如果能够取得代客交易资格,就能够帮助客户做好风险管理。
曾刚:目前看,由于
碳排放权还不是一种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还不能直接参与碳
排放权的交易和直接投资。不过,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但银行围绕全国碳市场还是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工作。现阶段,银行主要是围绕整个市场的支付结算和托管等业务,慢慢可以形成一些底层的基础设施,包括账户的管理到交易结算,也包括相应的全国碳市场基金的建立和开展,这些实际上都是银行可以参与其中的。
从长远看,随着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成熟以及其金融属性逐渐明晰,未来围绕着碳排放权进行的金融创新,也就是所谓的
碳金融体系,是有可能逐步完善起来的,这样能够给银行提供新的业务机会。
吴琦:从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上具有信息与渠道、风险控制、资金和公信度等先天优势。
因此,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
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
衍生品交易,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参与全国碳市场。
第一,发展碳信贷,为开展
碳减排的企业和
碳交易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第二,参与碳交易。目前,并不排除未来商业银行获准参与相关业务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项碳排放交易基金,充当
碳配额做市商角色,通过买卖差价获取收益。
第三,发展碳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客户基础、渠道资源、信用中介等优势,大力开展碳中间业务,为企业提供碳减排和交易项目的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账户管理,提供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