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
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上,我国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蓝图传递一个重要信号——以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为目标,“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聚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促资源安全三大行业痛点,持续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
会议提出,“十四五”钢铁工业重点任务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广智能制造、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深化开放合作等。
压减粗钢产能是落实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
对钢铁行业而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坚持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由此,今年以来,国家部署全国范围的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以及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9个检查组正在29个省区市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
问题将要求相关地方企业依法依规认真整改,对于问题严重整改不到位的将严肃处理。
“一边控产能,一边上产量,有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了100%,但安全环保设施没有相应跟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钢铁企业敲了警钟。
2020年,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20%,是除
电力行业之外煤耗最大行业。吴险峰表示,下一步将把钢铁行业自备电厂作为重点整治方向。
“十三五”时期,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钢铁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节能环保水平快速提升。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介绍,2020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0亿吨,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约730公斤,人均钢铁蓄积量接近8.3吨。而美国1973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峰值为711公斤,人均粗钢蓄积量是8.3吨。日本这一数据分别为802公斤、10.5吨。
“我国粗钢人均消费量已超过美日等国家峰值,但人均钢铁蓄积量还不及他们。”陈克龙说,当前全球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铁矿资源保障风险增加;传统钢铁
市场陆续进入平台期,钢价上涨不具备基本面长期支撑;资源能源和生态环保的强约束、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任务等,都对钢铁行业提出新挑战。
“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但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的特点。”陈克龙说。
陈克龙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编制原材料工业领域有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可以归纳为“5个钢铁”:
低碳绿色的钢铁——加大前沿低碳技术创新投入,突破一批关键低碳技术,总结提升推广应用一批成熟可用技术,确保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
布局优化的钢铁——调整优化布局,实现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园区、长与短流程优势互补的布局结构;
技术先进的钢铁——加快提升钢铁行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装备水平、智能制造水平;
安全可靠的钢铁——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新材料,加快补齐“卡脖子”短板材料;
效益突出的钢铁——钢铁产业不能追求高利润,但要争取达到制造业平均利润率。
“利润从哪里来?要通过钢材产品升级、智能制造效率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提高有效供给和服务水平。”陈克龙说,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需要自主创新。
卢卫生表示,“十四五”时期,还要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加快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从而助推制造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