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2013年起确立7个城市作为先行试点地区建立地方ETS
市场以来,各地方ETS市场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地方ETS市场运行8年后,全国ETS市场应运而生,可谓是我国实现
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虽然如上文所述,目前的交易目标仅限部分火电企业,规模尚有扩大的空间,但未来若剩余的7个产业逐步进入交易体系,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此外,随着近期地方政府加强对环境制度建设的推进,环保领域“强监管”未来或将成为主流,企业应对上述变化会促使其自主
减排,因此在全国ETS市场的交易频率将增加。同时,若引入期货交易等有利于促进交易产品多样化的举措得以落地,也将会促进
碳排放权交易的价值发现,有助于形成“交易带动交易”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国ETS市场交易刚刚开始,在目前的情况下,
政策制度因素对其影响仍然很大。在
排放权分配和交易单价以及履约评价方面,市场机制尚难以发挥其作用。但毋庸置疑上述
问题在全国ETS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后都将得以改善。这些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ETS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也同样出现过,因此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参考欧美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也尤为重要。欧盟是世界上最关注环保减碳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欧盟成员国组成的EU-ETS市场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同样采用“Cap and Trade”方式体现碳排放权的价值,但由于其成熟度高,目前拍卖方式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碳排放权获取方式。采取相同策略的还有美国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美国东北部GHG减排计划(RGGI)”和“西部气候倡议(WCI)”,以及韩国排放权交易制度(K-ETS)等。由此可见,未来实行有偿排放配额供给,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可能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
碳减排的过程中还必须维持相关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ETS市场的交易单价约为50元/吨,部分专家曾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单价过高加重购买方负担,最终将导致中长期参与交易的意愿下降”。中国
电力供给的60%以上来源于火力发电,而该领域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重会导致电力价格快速上涨,全国ETS市场的经济效率性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未来不仅要发现并提升碳排放权的价值,同时还要提高碳排放权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也是对制度设计和参与者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