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钢铁行业碳
减排任务艰巨。我国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其中煤、焦炭(3133, 11.00, 0.35%)等化石能源占钢铁生产能源投入的近90%,高碳特性十分突出,减排难度较大。我国钢铁工业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
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5%左右,是落实
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从全球数据看,我国钢铁生产占全球钢铁碳排放的比例达60%以上。2060年前,我国钢铁行业要实现从碳达峰到深度脱碳再到
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
低碳技术、人才支撑不足。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是钢铁工业真正实现大规模脱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开展了氢能冶炼等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但总体而言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能力仍然不足、相关科研人才短缺,绝大多数仍停留在设计研发阶段,尚未形成可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创新低碳技术。此外,绿色钢材产品重视程度不够、设计能力不足。
行业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钢铁行业
碳交易市场建设缓慢。目前,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国16%左右,
河北、
辽宁等产钢大省均不在试点
碳市场区域。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低碳技术、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法、低碳产品等多方面标准均有待完善。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500多家,结构、水平差异较大,一些中小规模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水平低、减碳成本高,拉低了全行业推进碳减排的能力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