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新浪财经举办的线上“
碳中和高峰
论坛”重磅开幕。本次峰会邀请了来自监管层、学界、资金方和研究机构的大佬,在金融
市场的范畴内,探讨碳中和的发展与机会,以期对未来
政策、监管路径和投资机会等有针对性地解读,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了解碳中和,融入碳中和。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针对“推动建设高质量的全国
碳市场”主题发表观点。他表示,7月16号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低成本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抓手。
回顾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情况,中国的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开始走过了10年的历程,其中地方试点交易从2013年上线至今,也经过了七年多。
他表示“7+1”的地方试点一共覆盖了30个行业、2800多家重排企业,配额的规模超过了10亿吨,也就是说地方碳试点的配额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截至到今年6月底,各个试点市场累计的
碳配额的交易量4.83亿吨,国家自愿
减排交易量也就是
ccer的交易量是3.07亿吨。同时在地方试点的过程当中,各个试点机构也做了非常多的创新探索,比如在交易品种方面推出了掉期交易、远期交易等
衍生品;在
碳资产管理工具方面,推出了卖出回购、借
碳交易等交易工具;在
碳金融方面,试点交易场所和金融市场合作,推出了
碳基金、碳信托、碳债券、碳抵押贷款等碳金融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发展,为今天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运行平稳。交易价格以48元作为开盘价,目前最高成交价是61.07元,整个波幅相对平缓。日成交量除了首日成交量比较大,为410万吨,一般的成交量都在几万到30万吨之间变化。截至到8月10号,总的成交量是644.18万吨,成交额是3.25亿元。
从这段时间的运
行情况来看,总体上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有涨有跌、稳中有升。另外一方面,整个的交易规模还比较低,日成交量几万吨、十几万吨的时间比较多,50万吨以上的很少,交易量不高。
他表示交易量不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刚刚启动,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开户工作。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交易账户开户率是80%左右,也就是2162家当中有差不多1600家完成了开户。企业的资金账户的开户量比较低,这就影响了企业入市操作。
第二方面,这次纳入交易的企业当中,大多数是没有参与过地方试点交易的,也就是这些企业对碳交易有关的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意识的理解都还有所欠缺,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目前还有待提高。
于是他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做的工作,一是服务好企业的开户,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快开户的工作。二是针对企业对碳市场不熟悉的情况,再进一步地开展企业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
同时交易所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确保市场运行规范、合规。二是维护市场平稳,让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三是积极提高交易规模,提升流动性。
谈到什么水平的市场交易规模才算比较好,他认为确实没有一个非常合适的参照。如果要参照,可以分析地方试点的交易情况。地方试点从交易量和配额发放量的比值来看,大概平均在5%左右,也就是1亿吨的配额分配量,年交易量大概在500万吨。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意味着全国市场的年交易量首先能达到2到3亿吨的规模,以一年250个交易日来计算,平均每天应该能达到100万吨以上的交易量。
全国碳市场还属于起步阶段,建设和完善工作还非常艰巨,还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他表示一个高质量的碳市场应该具备下面一些特征。
1.政策要清晰稳定,
法规制度健全。要减少政策和制度上的不确定性。
2.运行机制要合理,并且能够不断优化。这个机制包括分配机制、交易机制、监管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
3.交易规模要比较大,流动性要比较高。一个市场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等方面。
4.价格波动平稳,要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要尽量避免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以及市场在一个阶段内剧烈波动,这些都不是一个健康成熟市场的表现。
同时市场的价格信号要清晰有效,要能够有助于引导企业去
节能减排,引导资金技术能够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5.交易主体多样化。要扩大控排企业的范围,把机构投资人纳入市场。
6.交易品种要丰富。除了现货以外,还要推出相应的衍生品市场。未来还要推出期货,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市场。
他表示围绕建设高质量的碳市场,“十四五”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工作。
第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目前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碳市场的管理办法和三个规则。国务院也在抓紧推进条例的制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也拟定了相关的一些实施细则,正在报备主管部门,尽快落实实施。
第二是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现在是
电力一个行业纳入碳市场,明年应该有两到三个行业会纳入碳市场。他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够把八个重点行业全部纳入到碳市场体系来。
第三是尽快引入合格投资人入市。投资人对一个市场来讲非常重要,对市场的繁荣、活跃、稳定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投资人在市场上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们对价格非常敏感,市场操作的活跃性也非常高。按照试点的经验,在试点的交易量当中,投资人参与的占2/3以上。另外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人的一个群体,它们的参与也非常重要。目前试点市场有1到2家金融机构在参与。他表示希望金融主管部门能够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利用金融机构市场成熟的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参与碳市场。
第四是探索建立流动性提供商机制。一个市场的流动性也是市场健康的重要标志,流动性提供商机制在国际市场上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全国市场也应该在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积极引入流动性提供商,来增加市场的活跃度。
第五是完善核查报告监测机制(
MRV机制)。核查报告监测直接决定了企业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对企业市场的供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不断地提高MRV的质量,对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第六是优化分配机制,逐步增加有偿发放比例。现在是以免费发放为主,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对企业排放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应该逐步增加有偿发放的比例。按照国际市场的经验,有偿发放对企业增加碳市场的管理意识,活跃、稳定碳市场,都非常重要。
第七是稳固推进产品创新。在积极推进建设全球最大的碳现货市场的同时,也要努力推进期货等衍生品的发展。可以按照从非标到标准,从场外到场内的顺序,逐步推进衍生品的发展。他表示当前正在抓紧研究碳的掉期、碳的远期等相关产品。
第八是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碳市场的覆盖面很广,它本身既是一种权益,又是一种商品,又有一定的金融属性。所以,对碳市场的监管也是多维度的。一方面要明确全国碳市场自身的监管,加强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监管体系的建设。第二,也要在涉及碳交易的金融方面,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管。他建议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一起建立一个长效的金融监管机制,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总而言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碳市场体系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努力。希望各方密切协作,共同推进中国碳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