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碳市场创新
对于碳
市场的交易规模,赖晓明认为,参照地方试点情况,交易量和配额发放量比值大约在5%。也就是说1亿吨的配额分配量,对应年交易量大约50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
碳市场的年交易量为2亿至3亿吨。以一年250个交易日来计算,平均每天的交易量超过100万吨。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
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指出,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还没有入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规模和市场活跃度。对于如何提升碳市场活跃度,董战峰建议,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等
碳金融创新,鼓励开发与
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运营碳期货、碳期权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等探索设立市场化的
碳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此前表示,
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
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环节。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
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协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曙斌对记者表示,目前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较低。随着年底履约期的到来,预计届时交易会活跃一些,市场将迎来一波交易高峰,预计交易价格会水涨船高。随着对碳市场认知的提升和
碳资产管理的完善,将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