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碳市场的金融衍生品保持清醒
随着碳达峰、
碳中和“3060目标”的推进,与
碳排放相关的绿色金融业务也逐渐步入快车道。
202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四季度例会提出,要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21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
目前,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工具除了
碳配额以外,主要包括碳债券、碳信托、碳配额质押贷款等。今年以来,随着
市场热情的高涨,相关的金融创新实践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券发行,多家信托公司设立了新的碳信托产品,还有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以“碳中和”为主题的理财产品。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专家提示,
碳金融市场整体仍在起步阶段,虽然有不少新的尝试,但仍未形成规模化发展,需要注意防范风险。付鹏指出,碳排放的金融
衍生品该更加精准,并不是各路资本都可以参与这个市场,未来需要重视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投机性的因素。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在探讨
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碳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一个以
减排为目标的政策工具,发展一些金融的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等等也是为了减排。所以应该先把全国碳市场有效建立起来,再考虑如何积极发挥金融衍生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