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循环:从基本的科学问题到国家的绿色担当

2021-8-19 15:29 来源: 科学 |作者: 姜联合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担当


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9 年12 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官方正式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 次会议 )的任务就是在如何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达成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我国在会上承诺,到2020 年, 单位GDP 的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

2015 年12 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其目标是在21 世纪中,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之前的升幅控制在2.0℃以内,最理想的情况是控制在1.5℃以内。该协定于2016 年11 月4 日正式生效,明确要求世界各国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推动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此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升温速率。全球未来碳排放目标是:到2050 年,全球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 ;全球累计排放最多4.16×1014 千克,人均累计排放最多5.3×104 千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累计排放分别为8.1×104 千克和4.7×104 千克。

无论是森林固碳,还是干旱区盐碱土固碳,中国生态系统可抵消化石燃料总排放的1/3, 1981—2000 年,化石燃料释放的碳量为1.32×1013 千克,生态系统吸收的碳量为(3.5-4.6)×1012 千克,相当于化石碳排放量的27%—3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目前已经高于欧洲、低于北美。

2015 年,我国提出了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推动社会转型升级。当年单位GDP 的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了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了45 亿米3。我国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扭转了多年来CO2 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展现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碳与环境”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碳与环境和生活的关系”不仅是科学家的问题,也是公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碳循环》(姜联合 绘)
12345678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