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目前,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
市场已经运行一个月时间。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全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51.88万吨,累计成交额3.29亿元。
碳交易作为促进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目标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实现全社会减碳成效投入产出最大化。
目前,仅
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预计明年
钢铁、
建材(
水泥)、
有色(电解铝)行业可能会纳入。“十四五”期间,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
石化、
化工、
造纸、
航空这8个重点排放行业,将陆续全部纳入碳交易市场体系。
▲碳排放交易体系原理示意
最近,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进行招标,这表明全国自愿减排(
ccer)市场也将加速落地,风光新能源等CCER项目开发
认证也有望重启,中国碳市场体系将更加完善。
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限于控排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都还没有入场。未来将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如引入合格投资者入市,推进碳期货市场、
碳金融创新等,提升市场活跃度。对标欧盟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未来随着碳期货、期权市场的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
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未来新能源企业将可以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自愿减排量)来获利,如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得的收入就高达14亿美元,而特斯拉去年净利润为7.21亿美元。保守估计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2021年将达到2.5亿吨,金额高达60亿。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元。
随着电力率先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将带动能源转型和结构性升级进入快车道。在
政策红利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从中受益。
此外,建筑业是我国碳排放最高的三大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绿色建筑”概念,从上游的新型建材(如光伏建筑一体化),到建筑建造环节,都将产生更多的机会。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委员会专家理事邵诗洋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