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虽然世界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社会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均对温室气体
减排工作高度重视。英国、丹麦、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低碳发展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英国作为国际上早期进行低碳建设的国家之一,在能源白皮书中制定了从环境、能源、生产等方面的减排措施,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供应和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首次提出低碳发展目标,到2050年,英国二氧化
碳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60%,并把碳预算纳入国家财政管理。英国政府成立了非赢利组织碳信托基金会,其通过提供技术与基金支持,提升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二氧化
碳减排目标,同时与能源节约基金会合作推进低碳城市项目,支持3个首批低碳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伦敦发布《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提出2025年碳排放总量控制在6亿t的总体目标,分别从存量住宅、商业与公共活动等方面确定了碳减排方案与目标。贝丁顿零碳社区坐落在伦敦近郊的沃灵顿,旨在能源自给自足,在能源供应、采暖系统和公共
交通等方面均体现零碳理念,采取的水资源回收利用、低碳建筑、公共交通和太阳能等技术大多具有普适性,是世界低碳社区建设的典范,对世界各国的低碳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丹麦作为全球低碳经济的领先者,风力发电系统和公共交通网络系统领先世界各国。据报道,1990年至2007年间,丹麦经济增长56%,而能源消耗只增长3%,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3%。素有“自行车之城”的哥本哈根不仅拥有覆盖整个市区的自行车道路,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是全球低碳城市的代表。2012年哥本哈根公布《CPH2025气候计划》,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与生产等4个方面,致力于建立世界第一座
碳中和城市;积极倡导绿色低碳交通出行,降低建筑能耗,注重风能、生物质能等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十分重要。美国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全球共同应对环境气候
问题的意愿,但其在改善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和开发清洁能源方向上并没有止步不前。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包含了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等5个部分,引入了欧盟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机制,设置了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是美国第一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2007年编制了纽约2030规划,主要从制定
法规、机构调整等8个方面采取手段措施,以期望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0%、约3360万t的目标,其低碳城市研究与规划对世界各大城市的低碳建设均具有借鉴作用。日本作为亚洲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由于资源短缺匮乏,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十分重视开发新型能源与低碳技术。2004年,日本出台《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2007年八国峰会上,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70%的目标,是全球第一个宣布建设低碳社会的国家。东京作为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对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十分重视。2006年东京公布“十年后的东京”计划,拉开了建设低碳社会的序幕,计划设定了东京2020年碳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减少25%;2010年发布全球第一个城市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方案,旨在城市机构中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东京低碳社会的建设主要包括集约型城市的建设、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对于全球低碳城市建设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