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催生了大量投融资需求。这给金融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遥:实现碳达峰和
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减少
碳排放,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加碳吸收。
减少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体系的全面变革,即传统化石能源的转型升级,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资。这就意味着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彻底改变,风光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大幅提升。伴随着能源转型升级,我国现有电网系统也将迎来升级改造,以适应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
电力来源。与此同时,
钢铁、
水泥、
玻璃等高耗能产业,也需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电气化及低碳新型燃料或原料利用比例。而可再生能源发展、电网改造或是工业领域提质增效都亟须资金支持,这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增加碳吸收就是技术固碳,通过CCUS技术、生态固碳(
碳汇)等方式,实现碳的捕及和捕捉、封存,助力碳中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气候金融等产品创新实践,支持相应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也为金融业开拓了新蓝海。
同样,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自身也面临巨大挑战。气候变化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双重挑战。
飓风、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温上升、海平面变化带来物理风险,会破坏经济活动和贸易,造成资源短缺,并使资本从更多的生产性用途(例如技术和创新)转移到重建和替代中,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更高的预防性储蓄和更低的投资,进而传导至金融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必将带来
政策和法律、
市场偏好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改变。例如,由于市场风险重新定价而导致资产从棕色突然转移到绿色;更严格的环境
法规可能增加信贷市场的信用风险;气候变化相关诉讼与索赔危及企业商誉,产生潜在经济损失,这都将给整个金融业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