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没有诗和远方”
环保产业发展了这么些年,最大的缺失是没有给想做且适合干这行的人留下多少空间,更没有进化出一种健康的机制来。
这意味着过去做的很多事情是没有积累的,原来多混乱、现在多混乱。行业的几次关键变革都是由一种混乱走向另一种混乱。
过去一段时间,业内出现了一些备受关注的兼并混改案,这些案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着项目资产进行的,企业的团队人才、技术专长、经验积累等基本上都是附赠品,一方面是这些隐性的价值在有些企业里确实很烂、不值钱,另一方面是行业目前还没有进化出体现这部分价值的机制。
接触过一些专业水平很高、想走品质路线、专心做好服务的公司,最后为了生存都做了这样那样的妥协。
更加离谱的是,在环保行业想做一家精致的公司,会受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阻力,对上受制于有着强大关系的巨头,对下绕不开恶性竞争。
一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朋友,刚做环保那会儿还是个精神小伙儿,名校毕业,在央企干过,才气盛、志向高,后来毫不犹豫地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立志要做一家精致的环保公司甚至是改变行业。
前段时间再见面,这位朋友已然是油光满面、大腹便便的油腻男了,脸上透着生意人的圆滑,圆鼓鼓的肚子显然是被应酬搞大的,粗糙的手高超灵活地配合着话术举杯,手腕上是某种名贵木材车的珠子。
酒过三巡,朋友竟然收起了圆滑油腻,诚挚地对我说,“环保行业没有诗和远方,全是苟且”,我知道这是他的真心话,话里面有他这几年的艰辛和妥协,我没有接话,俩人对视又干了一杯。
在一些资料中频繁看到过一组数据,说:“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一直保持25%~30%的较高增速。2015—2019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由9600亿元增长到17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 。
想必这组数据的真实性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是每年这么大的投入,却依然没有投出一方容得下那些想把事情做精致的人的天地。
大而不精、快而不实,多少人呼吁了多少年,却丝毫未变。这工程那工程的,这项目那项目的,动辄几十亿,都是怎么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