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实现差别化低碳转型
由于各地在经济模式、
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均存在差异,先行先试也需注重方式方法,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区域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资源环境优势,研究确定各自达峰方案、达峰重点和实施路径,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不同地区的行动方案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如
浙江、
北京、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结构转型等;
河北、
江苏等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省份可强调工业绿色化;
甘肃、
宁夏等西部省份可以发挥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
四川、
福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生态
碳汇。
对于能源大省而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
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认为,其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
问题和挑战。
对此,董战峰建议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增大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探索立体利用土地发展清洁能源模式,同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淘汰煤炭、
钢铁、焦化、
电力、
水泥等高排放产业的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改变,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在配套政策方面,刘向东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逐步扩大碳
市场覆盖范围,完善碳定价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对各地在控总量、控强度、控碳排放增速等方面的分配要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用能权交易市场和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
碳配额交易额,并赋予各地方和市场主体在减碳及自主交易方面更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