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煤炭,谁先谁后?
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原材料。笔者认为,分析和讨论
碳中和,要分清石油作为燃料与作为原材料的差异性。对于石油而言,对其燃料功能的替代,易于对原材料功能的替代。人类在未能找到石油在
化工领域原材料的非碳基替代品之前,是不可能实现完全物理脱碳的。而这点又是非常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人类就是碳氢体,让人类切断与碳的联系是多么多么地“不可想象,甚至是不道德”。
由生产、炼化、储运、使用等各环节组成石油体系封闭性相对较强,使用边界清晰,主要用于液态燃料和化工原料。基本上,石油与煤炭之间属于弱替代关系,是两个独立性非常强的能源品种体系,各自运行,根本不存在先谁后谁的
问题。非要有个先后的话,从对
碳排放贡献度角度看,先对贡献度最大的“开刀”更合逻辑。
前文已经提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88%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根据王庆一先生编著的《2020能源数据》,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57.7%、石油19.6%、天然气8.3%,石油占比小于煤炭。在排放效果上,根据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石油、天然气的CO2 排放系数分别为是煤炭的0.818和0.593倍。可见,中国应该优先去考虑煤碳,稳妥考虑油气,才可能在初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主要作为燃料的煤炭,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而主要作为原材料的油气,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需要技术、工艺、流程与资本等多方要素的更强的协同与创新,“骨头太硬,现在的刀还不够硬,需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