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迈步,瞄准碳中和新风口
初秋时节,厦门翔安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的红树林随风摇曳。这里是固碳释氧的“城市绿肺”,也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碳中和项目所在地。
2017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碳中和项目启动,通过在湿地公园种植580亩红树林,在未来20年完全“吸收”会晤期间产生的二氧化
碳排放,从而实现零排放目标。这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历史上第一次实现“零碳排放”。
“金砖会晤碳中和项目是我们在海洋
碳汇方面的首次尝试。”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连炜介绍说,厦门拥有海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海岸线194公里、海洋生物近2000种。长期以来,厦门秉持“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未来”理念,在加强海洋生态治理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在海洋碳汇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陈鹭真说,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负排放”潜力巨大。谁能率先在蓝碳领域迈出步伐,谁就将抢占碳中和的下一个风口。
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的设立,是厦门向蓝碳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设立目的在于集聚要素。”连炜告诉记者,平台以金融赋能推动落地应用,创新开展蓝
碳交易,实践开发蓝碳投融资产品,争取打造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平台、新机制。
加速海洋碳汇交易,首先要推动标准制定。目前,平台正与国内海洋碳汇领域的院士团队合作,积极开展海洋碳汇标准制定工作,陆续构建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渔业等海洋碳汇
方法学体系,逐步探索建立陆海联动增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