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产业双碳转型的顶层设计与现实推进策略

2021-8-31 23:21 来源: 能源基金会

今天,就产业双碳转型的顶层设计与现实推进策略,谈谈能源基金会的认知和观点。

顶层设计:双谈目标的总体路线图和产业定位

重构产业的顶层设计

在产业设计里面,整个核心是重构产业。重构产业的顶层设计有六个方面:

首先,应就产业面临的愿景达成共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结构要转变,产业要升级,但是有了双碳目标之后,我们要把排放的额度看成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也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服务、新的制造,同时会产生出新的市场需求,给产业发展形成了新的动能,可以说,实现双碳目标和持续的发展产业,和不断的提高收入、提高增加值是一致的。

第二,做顶层设计要在全国范围内、不同时间尺度上,比如“十四五”、未来10年乃至40年的尺度上设立稳妥的减排目标,并向市场主体分解目标。这也是一个确定碳资产产权的过程。

第三,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全国一盘棋,充分识别和发挥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可能是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可能是经济区位或者地理区位的比较优势,可能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比较优势,总而言之要扬长避短,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要扬长避短,达到整体全国范围内费用效果的优化,达到一个既定的减排目标或者碳的中和目标,全社会的成本最小化。碳中和目标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统一地、一刀切地碳中和,一定是部分单位是碳中和,一部分单位还不是碳中和,还有一部分单位需要负的排放,这样加起来总的全国是碳中和。

第四,加速推进发展碳资产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市场机制作为优化配置碳资产的基本手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要为前三点提供经济的激励,否则再美好的愿望、再合理科学的想法、在好的技术和工程的图景都不可能自动实现。

第五,加强过渡过程的管理。先立后破,产业升降有序。有的产业要下降,比如低碳的、非化石能源的产业,毫无疑问会在双碳目标下要上升;但是一些高碳的产业,他们可能在未来40年里边要逐渐的收缩。升降必须有一个大前提,比如电力保供,不能说先给“破”了,电力都供应不上了,肯定不应该这么做,过渡过程是要先立后破,有一个次序。保证公正转型,把转型过程中不利的经济影响降到最低。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而且要有应对措施,比如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就业问题,有一些产业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像新兴的绿色低碳产业,但是另外一些产业可能就会产生一些下降。如何把就业的转换做好,对于老职工怎么保底,对于新职工怎么培训,去转岗,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的问题。

第六,建立完备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不搞运动式的碳中和,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给分门别类的市场主体以具体指导和具体定位。

多部门、多措施并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中国必须在四十年内将120亿吨左右的温室气体净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实现碳中和路径,需具备一个多部门、多举措并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进行布局,分解指标并逐一落实,具体包含几个方面:

促进可持续的需求,重点对工业和交通系统的需求侧进行管理,包括水运、“公转铁”、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筑等领域;电力低碳化,最重要的是大规模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加上核电、化石能源、CCUS;终端部门电气化,重点为工业、建筑和交通产业;低碳燃料转换,转成生物质能,由煤变成气,油气再变成生物质能,甚至直接绿电的替代,直接用风电、光伏、水电去驱动这些产业部门;碳捕获与封存,如果还有一部分实在太难去除掉的温室气体,则考虑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

12345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