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需加快规模商业化
近年来,全球CCUS工业示范项目数目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势头良好。根据全球CCS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CCS状况》,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有28个处于运行阶段的大规模CCUS项目,捕集能力约为4000万吨/年,其中14个分布在美国,4个分布在加拿大,3个分布在中国,2个分布在挪威,巴西、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澳大利亚各有1个项目。此外,全球有37个大规模CCUS项目处于在建或开发阶段。
然而,目前绝大部分CO2资源化利用产业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未能建立相关的产业链集群。碳捕集项目成本高昂、能耗过高、与碳利用阶段脱节,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成为制约碳捕集项目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如,7月19日,雪佛龙表示Gorgon项目没有实现CO2捕获和封存目标,原计划每年捕获约400万吨CO2,但自2019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两年仅捕获和封存了500万吨CO2。这个CCS项目失败给雪佛龙带来挑战,公司将承受更大压力。今年1月29日,美国佩特拉诺瓦碳捕获项目由于经济
问题停运,该项目建设耗资超过10亿美元,每年捕集140万吨CO2。为维持其正常运行,石油价格必须保持在75美元/桶以上才能达到项目投资方的利润平衡点。
上述案例警示,实施CCUS项目必须以经济上可持续为前提条件。因此,研发低成本、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加快CO2资源化利用布局,才能真正加快CCUS项目落地发展、规模化推广。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40个,捕集能力300万吨/年。以石油、煤
化工、
电力行业小规模捕集驱油示范为主,缺乏大规模的多种技术组合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当前国内开展的碳捕集项目绝大多数为工业化集中捕集,燃烧前、燃烧后、富氧燃烧技术均有示范项目。CO2利用封存项目则以CO2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为主,资源化利用项目很少。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曾表示,我国面向
碳中和的战略技术发展应用尚存缺口,现有
减排技术体系与碳中和愿景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CO2-EOR是一项石油工业已经应用了几十年的成熟技术,目前在中国乃至全球的CCUS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收益严重依赖于油价,经济上可持续性较差,因此我国CO2-EOR应用案例不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阳平坚博士介绍,“当前CO2-EOR主要应用案例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尤其是在美国近年页岩油气开采中应用广泛。”
因此,即便现阶段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高比例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可以在油气行业合理利用CO2-EOR技术,封存CO2、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可以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开采以及供应安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能源企业应该顺势而为,加快CCUS商业化应用技术瓶颈突破,及早抢占能源转型新的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