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碳中和”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杜少中:这个
问题是你不问我都想说的问题,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个重要部分就是促进环境的公众参与,或者说促进公众参与是我的工作着力点之一。无论在环保局还是在环境交易所,还是我后来做环境传播,因为这个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事业,同时有必须得让全体人民参加的伟大事业,所以必须是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从整个社会的框架来说,我们要做好实现“3060”目标,无论是“碳达峰”还是“
碳中和”,都要形成良性社会互动,良性社会互动的主要构成,就是要政府很好地发挥作用,政府完成顶层设计,制定
政策,倡导推动低碳发展。其次是企业要发挥碳
减排、“碳中和”的主体作用,因为
碳排放的大头还是企业端产生的。第三是公众积极参与。
公众参与有几个意义:
第一,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公众的减排行动是一个量,是一个相当大的量。据各方面的专家测算,公众生活领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排放的50%,甚至更多一点,所以公众的减排意义重大。
第二,公众参与的作用还不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生活领域的减排,公众的参与还会影响到生产领域,一方面每一个公众都有双重身份,他既有职业身份,也有自然人身份。自然人身份好理解,刚才说的50%。另外在这个生产领域,我们每一个工作单位都也是由社会公众构成的,也就是社会公众的另一种身份——职业身份。因此如果公众在这个职业经历当中也能够注意
节能减排,那么就给生产领域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因此公众需要充分参与。
还有就是公众消费偏好对企业生产有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因此公众参与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