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数字碳中和”离不开公众参与

2021-9-6 10:1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前面说的几条是公众参与的作用。公众为什么要参与,怎么参与?


杜少中:我们现在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一件事,就是给公众搭建参与的平台,我们说让公众参与,公众也有积极性,但是公众经常会问,“我怎么参与,我怎么做叫参与了?”

那么今天我们告诉大家,低碳生活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可持续发展都应该怎么做,大家按照这个去做了,搭建一个平台把大家的减排行为、低碳行为记录下来,搭建这个平台总的概念叫普惠,无论是绿普惠还是碳普惠,从这个字面上你能理解普惠吧?普遍、惠及。

其实这可以理解为公众参与的最新版,具体怎么做呢?做一个碳账本,让大家在所有分散化平台上,行动、消费所产生的碳减排量,都通过一个本给您记录下来,将来条件成熟了之后,把它给您展示出来,并且按照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减排量,在市场实现价值,成为您的财富,当然这个目标的全部实现,还有待于碳市场的不断成熟。

还有一点特别要跟大家强调,现在大家经常说2030、2060两个目标,其实还必须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建议》,专门提到这个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这一句话起码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碳达峰”以后,碳排放稳中有降,这说明2035年是检验2030“碳达峰”目标是否实现的一年。2030年以后碳排放稳中有降,说明目标实现了。这个目标大家听起来说起来可能感觉不那么深切,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要通过专业部门测算,通过数字来体现。

第二层意思,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觉到的。大家注意这个词儿,它不是“有所”好转,也不是“基本”好转,是“根本好转”。比如说,大家都能感受到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奥运会之前是一个状态,之后是一个状态,近几年又是一个状态,大家最希望的形象表述叫“北京蓝”成为常态。到了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时候,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不光是大气,还有水、土壤、其他的生态目标都要有质的进步。到那个时候,我相信美丽中国是每一个人都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的,这应该是我们要谈的主题,也是需要公众参与的。
123456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