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场馆传递“减排”新观念75万元碳排放“大单”达成
走进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4个沉浸式数字花园亮相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展。美人蕉、绿竹……展区内使用的所有植物都是真花真草,会展结束后将全部回收再利用。不仅如此,展区内九成以上搭
建材料也可回收再利用,成为传递“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环保理念的绿色展厅。
国家会议中心二层的新闻发布厅,北侧倚靠一面大落地窗,阳光从落地窗错层进入,使整个新闻发布厅都能够享受到自然采光。这样的设计理念也应用在首钢园,14、15号展馆采用了膜结构屋顶,使展览场馆能充分利用自然光,最小限度索取能源。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系统建立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和排放总量初步下降的“双控”机制,是
北京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作出的前瞻性规定。本届服贸会场馆采用的低碳设计理念,为北京落实“双控”机制打造了生动样板。
此外,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碳
排放权交易
市场,是提高重点排放单位减碳意识的有力举措。9月4日,在服贸会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碳中和与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论坛上,北京绿色出行
碳普惠活动首笔“
碳交易”达成意向。卖方是高德地图,售出1.5万吨碳
减排量;买方是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出价75万元。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市场化交易,将个人绿色出行方式转化为物质和精神激励。
1.5万吨
碳减排量是怎么来的?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市民选择
公交、地铁、骑行、步行等低碳方式出行,都可以获得碳减排量。例如,打开高德地图,起点设置为北京青年报社,终点为国家会议中心,如果选择地铁出行,全程可以获得3571克碳减排量。在本次交易中,高德地图将公众参与绿色出行碳普惠活动累计产生的1.5万吨碳减排量售出,获得的收益将通过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形式全额返还至践行绿色出行的市民。
市政路桥建材集团为何购买碳减排量?据悉,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中,控排企业会有一个规定的碳排放额度,如果排放量高于规定的额度,就需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配额或经过核证的减排量。市政路桥建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沥青混合料行业生产需求,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而企业的碳排放有指标要求,所以会购买一定的碳减排量。“这也督促我们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从生产、运输等全流程减低碳排放,从而减少购买碳减排量。”
从排碳到降碳,“碳排放交易”通过市场机制让这一转变过程加速推进。在首钢园11号馆的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北京绿色交易所展台上,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一块互动大屏上显示出北京
碳市场成交数据及北京碳市场历史
行情。据悉,北京绿色交易所自2008年成立以来累计实现碳排放权交易692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