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碳到降碳 服贸碳话知多少

2021-9-6 10:3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蒋若静

服贸会带来“减碳”新技术“冰丝带”制冷系统碳排趋零


在首钢园区体育专题展现场,一卷卷纳米闭孔“柔性”新材料亮相。这种新材料的厚度仅0.7毫米,类似于普通A4纸的厚度,它填补了“柔性”绝热材料的市场空白,是隔热、保温技术的重大进步。

北京叠加态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钟飞鹏介绍,如果将纳米闭孔绝热新材料应用于冬季服装中,能让服装厚度下降80%,保暖效果提高5倍;若建筑上使用,夏季可减少空调使用频率,冬季能提升暖气的热效性能;在汽车行业,应用到车身和顶棚隔热,能降低热量传导,减少制冷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技术创新让降碳路径成为可能。北青报记者走访发现,本届服贸会上,不少参展企业拿出最新科研成果,为节能降碳贡献良策。在国家会议中心数字服务专区,一台太阳能式储电充电站摆放在特斯拉展区。充电站顶端布满太阳能板,下面连接着储电式充电桩。现场工作人员苏童介绍,这台充电站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充电桩内。车主为电动汽车充电时,使用的就是最清洁能源。

电力是脱碳的先行者,也是主力军。北京地铁用新技术把制动时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转化成电能,实现再利用。在首钢园里,北京地铁展台的现场负责人李宇杰介绍,公司分别引进了化学和物理两种技术方案,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城轨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电池混合储能装置,和盾时磁能科技公司带来的飞轮储能技术。目前,这两套方案已在北京地铁部分车站使用,平均降低地铁能耗约15%。

冬奥领域也有低碳新技术。在首钢园体育服务专题展区,一个微缩版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模型格外抢眼。据了解,“冰丝带”内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二氧化碳制冷剂是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与传统制冷系统比,能效提升20%以上。此外,通过场馆内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能把制冰过程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