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需要政策干预
到目前为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有限,与理想的要求相距甚远。一个关键原因是所谓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收益由个体享有,而产生的危害则由社会承担。例如,
钢铁厂、
化工厂的生产活动为自身带来盈利,但造成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由整个社会来承担;金融机构过度扩张带来的收益由单个企业享受,过度扩张的成本由社会承担,政府不得不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投入公共资源去救市。类似的,
碳排放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但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却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风险。不同之处在于,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是一个超时空的负外部性
问题。
从空间维度看,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人类经济活动有很多负外部性,大部分外部性是局部的,在一定范围之内,比如金融风险、土壤污染。但碳排放不仅影响本国,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损害由全世界承担。从时间维度看,碳排放对经济的冲击可能在几十年、几百年后才能充分显现。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其危害一般当期就能体现,空气质量通常会随着停止排放而改善,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续时间很长。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影响,效果的体现形式和程度有很大不确定性。
纠正超时空外部性需要
政策干预。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市场机制无法自发纠正过度的碳排放行为,自由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很有限。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全社会共同面对,企业没有动力自我约束排放行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超长期性的,个体没有动力去关心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人类利益。因此,纠正这样的外部性,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