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蓝色碳汇!聚焦海洋“负排放” 青岛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2021-9-9 13:37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李勋祥

推动规模化的蓝碳生态系统调查、修复和研究,扩增蓝碳交易基础


  生态系统碳汇,是指生态系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土壤等介质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目前,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青岛对海草床的研究颇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草床蓝碳交易的发展。

  海洋中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叫海草床。作为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之一,海草在水下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把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碳。据了解,海草每年每平方米能够固定500-1000克碳,可以达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3倍。

  如今,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被称为我国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但曾几何时,海草床默默无闻很少为大众所知。青岛科研人员对海草床的调查刷新了我国对海草床分布范围的认知。

  2015年,黄海所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中国黄渤海区域最大面积海草床,达10平方公里;2019年,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首次在北海区开展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进一步调查发现,黄渤海海草床总面积50平方公里。这些新发现不仅改变了我国海草床分布南北比重的认知,确立了南海海草分布区和黄渤海海草分布区两个大区,而且推动了“海草(藻)床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写入《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

  而面对海草退化这一全球性问题,青岛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无疑走在前列。经多年系列研究,海洋所周毅团队运用直插法、根茎绑石法等方法在未有海草分布的适宜海域开展多次海草植株移植修复工作,修复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2020年开始实验海草种子种植工程,在唐山海域联合开展大规模海草床修复工作,一次性播种海草种子100万粒,规模为国内最大。如今,科研团队构建出鳗草、日本鳗草、中国川蔓草和丛生鳗草等4种海草的人工种子库,将为后续的海草修复提供支撑。

  如果说青岛对海草床的调查、修复,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恢复及蓝碳交易提供了基础,那么,黄海所于2013年建立的碳汇渔业实验室“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则是直接对海草固碳功能进行研究。该观测站的成立,标志着渔业碳汇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了现场监测,如今,观测站积累的7年现场监测数据,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计量方法及碳汇生物扩增技术的建立提供着重要的基础数据。

  目前,青岛在海洋生物碳汇扩增途径上,已经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推广以海水养殖为主的碳汇渔业,着力推进生态性海洋牧场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青岛及北海区海草床的恢复与重建,不断扩增海洋蓝色碳汇的交易基础。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