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蓝色碳汇!聚焦海洋“负排放” 青岛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2021-9-9 13:37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李勋祥

制定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探索建设蓝碳交易市场


  自我国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国内沿海城市积极探索、加速推进海洋碳汇工作。深圳今年出炉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为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提供试点经验;浙江在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调查研究全省海洋碳汇生态系统的分布、状况和增汇潜力,并开展海洋碳汇试点;辽宁组织开展了蓝碳生态系统调查评估试点技术培训会,今年将启动辽河口蓝碳生态系统调查评估试点,会同青岛等有关力量,掌握盐沼植被、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

  作为海洋城市,青岛在海洋碳汇的布局和动作也日渐增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的制定。目前,国内外对于海洋碳汇的评估方法或标准基本处于空白,探索建立海洋碳汇标准,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抢占蓝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今年下半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编制完成海洋行业标准《中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今年底正式发布。该标准认为,海洋碳汇由滨海生态系统碳汇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两部分组成。滨海生态系统碳汇主要由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盐沼生态系统碳汇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三部分组成(IPCC目前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由藻类碳汇、海水贝类碳汇和浮游植物碳汇三部分组成。《核算标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核算我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实施步骤和要点,解决了海洋碳汇的量化问题和价值确定问题,使得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成为可能。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赵美训长期从事边缘海碳汇研究,他最关注的是发展和确定海洋尤其是近岸碳汇计算方法与标准。据介绍,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30%由海洋吸收,而其中的10~50%又由海洋边缘海吸收。边缘海吸收的二氧化碳,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海洋生物泵作用(即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颗粒有机碳,将碳元素从海洋表面向深层传递的过程)以沉积物的形式深埋海底,形成长期碳汇。因此,制定标准的同时,还应评估我国近海海底拖网造成的影响,兼顾渔业产值与实现双碳目标。

  其实,蓝碳交易尚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正在逐渐发展。青岛关注的领域,国家层面也在关注。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今年7月份表示,自然资源部将推动已被IPCC承认的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同时,积极推进渔业碳汇、海洋微生物碳泵等进入蓝碳交易。

  除了海洋碳汇行标制定,青岛也在积极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例如,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今年9月落地青岛胶州,以湿地内土壤碳库、水体碳库和植被碳库的固碳能力为基础,通过对湿地的土壤面积、植被面积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监测分析,综合评定其固碳能力。

  青岛是全省首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并在海洋领域加快“先行先试”。目前,青岛正充分发挥在海洋科研领域的集聚优势,搭建海洋碳汇监测网络,陆海统筹做好入海污染物控制,探索实施滨海湿地增汇工程,结合“海洋牧场”建设实施养殖区人工上升流增汇试点。探索制定海洋碳汇系列标准、推动海洋碳汇交易,打造“海洋碳汇特色示范区”。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