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结构
■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结构
能源和各种矿产资源消耗量过大,增速过快,导致了多种污染物同时出现。目前我国各种污染物排放累加量已经超过了环境总容量限度。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必须使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有所下降,氮氧化物有所控制,但没有解决大气质量总体恶化的趋势。要想把污染物总排放量降下来,光靠末端治理已经难以解决
问题。从能源结构和排放来看,大气质量达标难度很大,可能需要更强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必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结构。周大地表示,首先要显著减少煤炭在重污染地区的消费量。煤炭总量控制将不可避免,多数城市地区要明显减少消费量。目前可以转移东部煤炭消费、增加煤炭消费量的地方十分有限,内蒙古、
新疆、
宁夏、
陕西等地方也没有多少空间。要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天然气等清洁化石能源快速增长必须在煤炭总量下降的基础上才可行,否则仍然是在增加排放总量。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世界能源发展
周大地表示,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是科学事实。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研究已经集中进行了几十年,并有了越来越明确的结论。气候问题涉及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仍然怀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相关,还有人认为气候热一些也没有关系。这些片面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些官员保持高碳发展趋势的需要。如果忽略了全球低碳发展趋势,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新一轮技术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要达到2度限温目标,需要全球总量
减排。本世纪中叶,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下降一半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我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占全球排放总量的近30%,每年增加的排放量占全球增量的60%左右。周大地介绍,如果按照国际许多研究机构的估算,我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需要在2020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迅速下降,这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转轨转型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对世界能源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发达国家总体降低了能源消费总量,推动了
节能技术进步,限制了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的增长,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终端用能设备可能进一步向电气化发展(包括
交通)。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量的50%以上,也有人乐观地认为可以做到70%以上。
我国提出2020年比200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50%,非化石能源比例上升到15%,植树造林4000万公顷的应对气候变化具体目标。而且还很可能应该进一步考虑2030年人均碳排放不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50年排放总量明显下降。这就要求国内
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目标应进一步加强,部分城市和发展地区要提前实现排放峰值,加快低碳转型,改变能源结构。加速低碳转型不仅仅是全球气候的要求,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