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应用 找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双碳目标落实到每个市民的生活中,是山青水净的生态空间更为丰富,是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更为普遍。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面积由46.41万公顷增加到57.62万公顷,森林蓄积由3224万立方米增加到3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8.3%提高到40.2%。
在7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上,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曾提及另一组数字:2019年,成都总排放量和人均
碳排放均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中最低一位。
“成都市正在探索以碳
减排、碳零排、碳负排进行空间规划管理。”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城乡建设和空间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在成都,肩负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任务的西部片区,对污染重、损耗大的低端产业进行了“腾笼换鸟”,严格保护青山绿道蓝网等生态空间,还将建立生态产品
市场机制,探索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的绿色经济考评体系。
2020年成都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
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
碳普惠建设思路。这样的鼓励措施,是个人碳收支信用体系的一种雏形。
总而言之,实现双碳目标,城市需要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布局。如何推动生产场景绿色低碳、生活场景绿色简约、生态场景和谐共生,依然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