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路径是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
全国碳
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今年全年,根据全国
碳市场总体设计,启动初期将以
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为突破口,最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有电力、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金属、
造纸、民航等8大行业,其20个主要子行业中,近7500家企业都将纳入,碳市场控制的
碳排放总量约为67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72%。
目前,我国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占比仍然较高。据交通领域“十四五”期间油控方案,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终端碳排放总量的15%,其中道路交通占比约82%,城市交通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的比例约45%,呈现出规模大、占比高、增速快、发展强劲等特点。
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前期全国碳市场先试点高能耗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交通运输行业后期也将会被纳入全国
碳交易市场。
交通运输领域参与碳交易试点将从以固定排放源为主,逐步扩大到移动源,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试点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不同场景下,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确定是目前碳交易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
赛文交通网就核定办法对
江苏省某城市中运量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调研,管理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目前碳交易工作开展难点,国内也没有成熟的轨道交通碳
减排核定方法,他们计划委托上海的有关研究机构,通过课题的方式立项研究。
想吃第一块螃蟹,就要做很多铺垫性的,填补空白性的工作。
2021年9月高德地图
碳减排交易过程中,排放量的核算采用了《
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
方法学》(试行版),该办法由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联合研究起草,并在2020年4月发布。
结合国家双碳目标相关任务要求,交通运输领域移动源参与碳交易的主体范围、时间节点、准入退出门槛等
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考虑公益属性,应开展交通运输碳交易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设计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
碳配额分配方法。
从全国碳市场发展进程看,交通行业深度参与碳交易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