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淘金”谨防泡沫
“淘金客”一哄而上,必然泡沫泛起,乱象丛生。
“你能想象吗,竟然有人从上海跑来找我要做‘
碳中和墓地’!”唐人虎啼笑皆非,一味地蹭热度、追热点,一窝蜂地喊口号、发牌子,过度虚夸会害了整个行业的。
唐人虎呼吁,碳行业要保持理性,“千万不能用‘互联网节奏’减碳”,要丢掉一切虚妄和幻想。他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制定的是一个长达40年的目标,就像改革开放一样。这是一场波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必须用4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逻辑去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味迷恋技术,必将造成行业泡沫。唐人虎注意到,现在一谈碳中和,就有人言必称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可全国工业级二氧化碳的利用最多也不超过1亿吨,而实际排放相当于供给却有100亿吨。“这样的一个小马达,根本拖不动减碳这辆大马车。”他希望大家不要去盲目地迷恋某些技术,就算用上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也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碳中和。
碳
减排数据统计混乱,同样要引起重视。唐人虎说,
碳排放有直接排放,有间接排放,还有供应链排放,这里面很多是重合的,可能存在重复计算。“比如,
北京排放的二氧化碳里边,60%多是
电力排放。这是间接排放,这不是真实的排放,实际真实排放早在电厂生产端就已经计算完了。”碳排放量的重复,将带来减排要求过于严苛,无端地加大成本。
“九龙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碳目标”的实现。眼下,以区域为单位制定减排
政策、落实减排任务,不太科学,应提倡全国一盘棋,有些区域是“脑袋”,有些是“手”,有些是“脚”,联合起来去寻找科学的结构化减碳方式。唐人虎以
深圳和
黑龙江为例:“就比如说,深圳2020年GDP总量超2.7万亿元,3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一吨碳对应GDP大概是79000块钱。黑龙江2020年GDP总量超1.3万亿元,2.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一吨碳对应GDP是4800元。用简单的模型来算深圳减300万吨碳对应GDP是2380多亿元,黑龙江减300万吨碳对应GDP是140亿元。两地结合在一起考核,会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优的效果。”
“这些乱象和泡沫,需要一个逐步挤出的过程。”唐人虎总结说。他相信,在碳中和背景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希望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减碳的重要性,认清上述误区,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巨人的“死亡恐惧”
乱象和泡沫是行业爆发期的伴生物,也给小巨人公司带来了“死亡恐惧”。
创业十年,中创碳投慢慢长成了细分行业的龙头,算是家“小而美”的公司。但“双碳”概念火爆后,大批公司开始涌入这个领域,其中不乏巨头企业。唐人虎深知,巨头入局,将给行业竞争态势和发展生态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他嗅到了一丝丝危险的气息:“巨头都来干了,它们有钱、有人,很快就能做起来,还有你什么事儿?不快速长出来,那就是‘温水煮青蛙’,就是个‘死’。”
在危机感驱使下,唐人虎渴望快速地变大、变强。“如果只做咨询和软件,规模肯定做不大,增长也很慢”,唐人虎清楚,虽然“卖工具”是一门好生意,但仅仅靠“卖工具”是不够的。他已经想好了,要在咨询平台的基础上,形成能源科技公司和信息科技公司,甚至是金融公司,将链条向下延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还要加快
市场布局。目前,中创碳投已经在天津、
江苏、
福建、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云南等十几个地区成立分子公司。按照唐人虎的设想,随着业务的延伸,中创碳投还将有更多分子公司在各地落地。
唐人虎制定了中创碳投的十年发展规划,希望公司三年具备上市条件。他透露,中创碳投今年已经开始融资,为快速做大准备“粮草”。“以前我们很在意亏不亏损,现在不那么在意了,快速发展更重要。”他琢磨着,中创碳投整体上市当然好,能源科技公司或者信息科技公司如果经营得好,说不准也可以先单独上市。
谈及未来,唐人虎的手臂不自觉地挥动起来,他指着办公区说,我们正在招人,明年上半年歌华大厦整个九层就都是我们的了。
十年前,唐人虎选择低碳这个赛道,占了“先机”,现在“双碳”风口来了,他不想错失这个“淘金”的好机遇。对于中创碳投来说,能做多大、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自己的“炼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