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您的一番解读,我的理解是,我们实行双碳的工作,实现双碳目标,是人类对自己曾经行为的一种修正,是重新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一项工作
周晋峰:也可以说是是挽留我们的气息,是我们工业文明时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之后的一种恢复。
主持人:在谈到“
碳中和”工作时,您曾经另辟蹊径地提出过“基于消费端的‘碳平等’”,在综合“碳权”和“碳责任”的基础上,让每一个人都为减碳工作做出贡献。请您具体谈谈,如何化解减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分摊责任,促进全球
节能减排?
周晋峰:现在全球做双碳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从供给端来考虑的,就是把能源中的“
碳足迹”,碳含量降下来。但是更加全景地去看我们今天的困难,我们今天面临着三大危机,即气候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全部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解决这个危机唯一的出路也是由人去解决。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HBS( human based solution),即人本解决方案。只有每个人的改变,才能最终化解我们今天面临的危机。
人的改变主要就是在于消费端的改变,通过每个人的改变来对整个
市场进行拉动和影响。例如,西方的一些咖啡公司,消费者提出来要用自己的杯子,并从价格中减去杯子的价格,最终咖啡连锁店接受了这样不断的挑战和要求。这就是迎合消费者市场经济的规律,消费端的拉动力量非常大的。
再比如说,
广西政府采购汽车的时候,考虑的是价格、质量,现在我们要考虑碳足迹,这样会怎么样?这自然会影响到生产端。需求端的拉动将是一个重要的根本性改革,人民的参与将是我们完成“双碳”目标、构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从这个方向努力,就等于从将生产工作纳入到市场经济中,利用
政策来对其进行协调和管理。我们今天要解决人类命运的
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权利来分担整个人类的压力。基于此,国际间平等地交流与沟通的一天会很快到来,真正地讲平等,讲互助、讲责任,一些发达的经济体将提供充足的资源,不只是资金和技术,去支持欠发达地区共同度过难关。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然力量。我们知道所有的石油,煤炭都曾经是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碳还会被自然力量重新捕捉、利用和贮存。这个力量在哪里?是自然力量,海洋、湿地、森林,我们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可以大规模固碳,所以对于这个方面也需要人类进行全局协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