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全球最大碳市场还很远
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在
深圳、上海、
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等七个省市启动
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到2014年6月交易试点全部上线交易。这些碳排放交易试点共覆盖
电力、
钢铁、
水泥等20多个行业2837家重点排放单位。总的说来,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设计、运行和履约为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和试点向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各试点碳
市场成交规模较小,流动性严重不足,碳价偏低,严重影响了对
节能减排和绿色投资的激励。
从寄希望
碳市场为未来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作用角度上讲,建立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2021年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燃煤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2162家企业,覆盖碳排放达45亿吨。选择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首先是因为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比重大,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其次是电力行业产品较单一,数据容易核查核实,
碳配额也容易分配。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实现线上首单交易,首日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首笔全国
碳交易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价格为51.23元/吨,交易总量410.4万吨,交易总额2.1亿元。当天最高价为52.80元/吨。从碳价和成交量上看,可以说实现了开门红。截至8月20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逾794万吨,累计成交额3.93亿元。整体来看,市场运行平稳,碳价并未出现大幅涨落,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不过,从成交量看,除了首日成交量达410.4万吨外,之后交易日成交量都在20万吨以下,部分交易日单日交易量不足1万吨,活跃度仍待提升。
开张当天,有媒体声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其实,这个说法不对。中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覆盖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而2005年欧盟碳交易开始的时候,碳覆盖量是21亿吨,2021年开始的第四阶段(2021—2030年)的碳配额总量为16.1亿吨,也就是说欧盟碳排放交易覆盖的碳排放量为16.1亿吨,并且每年消减2.20%。欧盟计划到2030年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相比2005年碳市场建立时降低61%。只能说中国刚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的碳排放量是全球最大的,远远大于2021年欧盟碳排放交易的碳配额总量,但这并不是一般商业意义上按交易总额讲的最大市场。按交易总额讲,中国离世界最大的碳市场欧盟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