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9月27日在出席“东方证券•可持续发展
论坛暨东方证券•
碳中和指数发布会”时表示,在
电力行业被作为第一批纳入
碳交易市场的行业后,
建材、
有色等行业明年有望纳入到碳交易市场中。此外,传统的
钢铁、
化工、
航空等行业,也会陆续纳入到范围内。
宾晖称,全国
碳市场自7月16日启动以来,到现在已经2个多月了。运行基本稳定。接下来,碳市场的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企业们开始履约。目前,第一个履约期包括了2019年-2020年两年。
“所以在接下来几个月到年底这段时间,控排企业就要进行履约了。交易所也正在开展相关准备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履约。”宾晖说。
另外,目前《
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未出炉,它可能涉及到一些关键的
问题,例如更详细的处罚条款。目前按照相关部门的工作进程,在年底之前,这个条例可能会通过。
2014年印发了《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今年,生态环境部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相比原来的办法,做了很大的改进和调整,这也是指导我们全国碳市场工作的一个基本的管理制度。
例如在碳排放数据方面,加大了对企业申报数据的核查力度,对企业申报的数据明确要求要真实、完整、准确,因为这是碳市场良好运作基础。
“初期可能部分有些偏差,应该要判断企业的主观意愿。如果是恶意提供失实数据,需要加大处罚力度。目前在试行的办法中,对相关行为的处罚比较轻,建议在最终的条例里面,加大处罚力度,这是今后碳交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宾晖说。
据了解,目前,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来看,A股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的碳排放的信息严重不足。根据商道融绿统计,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211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碳排放量,只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1%。这给机构投资者进行研究、以及监管部门更好地推动实现碳中和,都带来困扰。
第二点,是核查的方式改变。原来主要是
第三方专业机构受政府委托,来对企业自报的数据进行核查,但新的办法增加了生态环境部本身的系统队伍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第三点,就是明确了省级主管部门在碳市场的工作职能。目前的思路是,分配的总体方法和制度,由生态环境部主要负责,但是具体的分配工作和履约管理和监督,就要落实到各级省级主管部门。
第四点是信息公开。此前国内企业的碳排放报告,一般不会主动公开。在新的办法中,会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具体的公开方式,还会有相关的规定出台。另外,也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包括交易信息的公开。
另外,宾晖强调, “配额本质上含有义务的属性。企业在持有配额期间,可以作为资产利用,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但在年末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排放情况履行清缴义务。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提升、管理降碳实现结余,获得收益。”宾晖说。
此外,现在企业的碳排放配额还是以免费为主,但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将适时引入有偿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