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中和共识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
张永生介绍,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碳
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负担。那时各国的谈判策略都是希望其他国家多减排、本国少减排。短短十年,世界仿佛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全球
碳中和共识已然形成,不仅发达国家提出净零
碳排放目标,以中国为引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出碳中和目标。
过去说到现代化,大都是将现有发达国家作为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一些人认为,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明天。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简单翻版,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对发达国家和中国来说,都是新事物,因为现在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个
问题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将以新的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
张永生表示,实现碳中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也并不容易,是一场生产生活方式的“自我革命”。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碳中和目标有很多观点。乐观者认为,碳中和目标带来了数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的投资机会。这种说法大体是对的,但这些
市场机会能不能转化成现实,则需要具备很多
政策和市场条件。
还有一种乐观派——技术决定论者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就是依靠新的技术突破。他们认为,在不改变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碳中和只是像替换一个汽车零部件一样,用新能源替换化石能源就能实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些悲观派则认为,在中国,尤其是一些化石能源行业可能会认为,转型会有非常大的困难。这个是非常现实的困难。政府要给予特别的支持,帮助他们转型,并创造新就业机会。还有的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时就提出碳中和目标,这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思维,可能更多的还是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考虑问题,一旦跳出来,就会看到大量新的机遇。
在张永生看来,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际上代表着一个旧发展时代的结束,一个新发展时代的来临。实现碳中和目标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准备好,很多行业、地区、部门可能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绿色转型是从一个结构跃升到另一个新的结构。一旦采取行动,很多在旧结构下完全想不到的新机会,就会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