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该做与不该做的
终局明确了,企业面对
碳中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和大机遇,应该怎么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笔者建议唯一的原则就是:做难而正确的事。碳中和已经上升到国家核心战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它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已经被论证很多遍了,在碳中和领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难的事情,这样的事才有壁垒,才是真正有长期社会价值的事。
碳中和对于产业来说,无非就是做好两件事情:减少
碳排放以及增加负碳。无论能源行业、
交通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都需要积极减少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且考虑使用可能的各种负碳技术(目前主流的CCUS和
碳汇等),使自己可以在碳中和大潮中处于主动的位置。
一般而言(跨行业普适性原则),在碳中和领域,企业该做的事:
Calculating:首先摸清碳家底,通过建立专业团队以及利用好工具等,提升自己的碳排放数据管理水平,计算清楚自己的碳排放,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找到自己核心的减碳环节和空间;
Reducing:结合自身行业的业务形态,找到
减排效果明显或潜力巨大的技术方案,使自己能在碳中和大行业赛道中化被动为主动;
Engaging:除了自己的减排外,如有机会可以带动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减排行动,这是大多数行业开展碳中和的真正终局;
Offsetting:不可避免的排放,通过优质的减碳项目或碳汇项目实现抵消;
Spreading:既然碳中和已经成为确定的趋势,早晚都要做,不如早行动,早发声,赢得最佳传播时机和品牌影响力。
以上五步是基于碳阻迹团队年初提出的CREO碳中和路径的升级,加上了Spreading这一步。据我们了解,很多企业实际上把前四步都已经做好了,就等最后的官宣环节了,我们鼓励企业更早的发布,这对企业对社会都是好事情。
在碳中和领域,企业一般不该做的事:
不关注自己排放的数据,盲目推崇减碳技术和项目,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开展碳中和的实际情况,这样无的放矢,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不值得推崇;
过度依赖于抵消措施,不主动积极的减排,容易引起行业质疑。
迟缓的行动,等到同行都做了,再提出碳中和目标或开展碳中和行动,战略价值和行业先机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