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全面紧张,未来如何解决?

2021-10-8 14:21 来源: 界面新闻 |作者: 汤雨 赵荣美 王进

此次电力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此次拉闸停电、停工停产与网上到处散布的“阴谋论”、“贸易战”、“金融战”等“多盘大棋”无关。

从供给看,煤炭供给大幅降低。

据不完全统计,一是“十三五”期间推行供给侧改革后,全国累计煤矿退出达5500个,淘汰“落后”产能达10亿吨/年,而同期优势产能增加有限;二是所有在采煤矿被强制要求降低产能,包括缩减开采天数以及每天的开采时间;三是近年来,由于环保和安全检查不过关等问题,不少煤矿被迫停产停工,复工遥遥无期;四是近两年进口煤炭总量减少,特别是从澳洲进口大幅降低,同时,蒙古、印尼等国出口量削减。

此外,同期可再生能源拖了后腿,丰水期水不丰,风电风不给力,光伏组件价格暴涨,无法在短期内担当大任。

从需求看,各国还在新冠疫情肆虐中,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不得不应对全球激增的制造业订单,用电需求有所增长。

另外,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各地投资项目逐步落地,一些高耗能产业集中投产,电力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10%-15%。

市场看,煤炭市场供求失衡,已导致煤炭价格一路狂奔。相关高层已有关注,并多次召集主流煤炭企业进行“窗口指导”,市场短暂微调,但煤价并无下滑趋势。高煤价早已导致发电企业全面亏损,发电企业有各种主客观理由少开工、少发电。市场煤价与计划电价矛盾早就开始显现,有关部门议而不决,以至最近集中爆发。

政策看,“双碳目标”出台后,部分地方执行过头,“一刀切”,不顾实际情况,限制煤炭生产;加之,近期来国家及地方“能耗双控”方案相继出台,拉闸限电一直是最简单、最见效的办法,恰逢全国市场电力短缺,“能耗双控”成为“背锅侠”,有关部门及有关政策备受责疑。

从国际看,受疫情严重影响,主要煤炭出口国生产受限,出口下滑;主要石油生产国仍然严格控制产量,虽然需求量远未达到疫前水平,但油价已经超出疫前;受相关因素影响,天然气供求失衡,天然气价格暴涨();加之,拜登政府推动“绿色革命”,美元超发,推高全球能源价格,造成人为紧张,叠加效应辐射中国市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