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全面紧张,未来如何解决?

2021-10-8 14:21 来源: 界面新闻 |作者: 汤雨 赵荣美 王进

是否有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最优方案?


全面并长久地解决电力供应问题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这应是未来能源政策的重点。

其一,重点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产业链完整,其成本、效率、质量、信誉等最具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制造业都是耗能产业,有的还是高耗能产业。

全球需求在增加,全球制造业应会继续向中国转移并汇集,中国能源消耗必然继续增加,碳排放必然相应增多,但随着其他国家制造业规模的相对缩减,能耗也将降低,碳排放随之减少。换言之,最具效率的中国制造业规模增加,可换取其他国家能耗和碳排放降低,直接降低全球能耗和碳排放总量。

关于高耗能行业,如钢铁、铝材、水泥、石油化工等行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还处于需求增长阶段。只要发展中国家不断发展,需求就不会降,无非是在哪个国家生产而已。

如果中国停产这些高耗能产业,那就必然转移到其他国家,全球能耗、污染和碳排放并不会就此减少,而中国的高能耗产业也是最具全球竞争力的,成本效率、污染治理、碳排放处理等可以实现最优化。

站在全球角度,中国制造的高能耗和高排放为全球减少能耗和碳排放总量作出了牺牲,也作出了贡献。也就是说,能耗和碳排放留在中国,中国增加了,但全球总量在减少。

因此,中国能源需求巨大,远没有达峰。国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能源资源,包括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一方面鼓励海外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各类投资,包括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另一方面鼓励在合适的时机签署中长期供应协议,确保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所需要的稳定可靠的全球能源供应能力。

其二,确保能源价格总体稳定。

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主要由全球几大寡头国家掌控,即以美国为首的美墨加联盟、以沙特牵头的欧佩克组织(OPEC)、以及俄罗斯及受其影响的周边产油国体系。如今,后两者(即OPEC+)结成扩大联盟,拜登政府配合行动,维持油气相对高价,以换取绿色能源的相对优势。为此,中国每年不得不多付数千亿美元进口石油天然气。

但是,中国作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全球煤炭价格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对全球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对全球油气市场产生次生影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