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于今年7月上线,至今发展如何?
张军涛:早在2005年,中国便活跃在国际碳
市场中,参与清洁发展机制(
CDM)的项目开发和
减排量交易,为我国在
碳市场方面的人才培养、
方法学及技术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从“十二五”起逐步重视国内低碳发展,落实国内低碳
政策,我国碳市场开始蓬勃发展。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
深圳七地试点碳市场启动顶层设计和市场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地方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二氧化碳当量4.3亿吨,总计100亿元。
中国碳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从实践上比较和验证了各种不同政策设计的适用性,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先把2162家火力发电企业纳入第一批的交易范围之内,其中包括纯发电企业、热电联产企业和有自备电厂的其他行业企业。截至9月3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53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1764.9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8.01亿元。
虽然现在的交易量不是很大,但是后续会有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金属、
造纸和国内民用
航空行业将逐步被纳入交易体系中,碳市场以后会在交易方面呈现大幅增长,也会倒逼企业进行
节能减排。
碳交易需要政策推着走、市场牵着走,政策、市场手段双管齐下,推动企业提效降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