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10-12 11:12 来源: 中咨研究 |作者: 潘小海 伍勇旭 李东

推动双碳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一)全球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1. 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长

近两百多年来,人类活动促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增长。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280 ppm(parts per million)左右,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打破地球史上维持了近250万年的记录,突破400 ppm。近年来,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快速增长,有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期,二氧化碳浓度年均增速约为0.2 ppm;2005—2019年期间二氧化碳浓度以每年2.2 ppm的速度增长,2019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5 ppm。如依此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工业革命前浓度的两倍以上。

2. 全球地表温度波动上升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地表温度分析工具(GISS Surface Temperature Analysis)。利用该工具,可以得到自1880年以来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的变化情况(图1),以及全球地表温度季节性周期变化情况(图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1880至1980年百余年间,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总体波动较小,处于温度缓慢上涨和下降的小幅波动相继叠加状态。1980年之后,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同时,2020年与工业化前相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经上升了1.2 ± 0.1 ℃。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
图1 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
图2 全球温度季节性周期变化情况

3. 全球变暖问题愈发凸显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仪器观测到的全球气候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最快的,全球变暖问题愈发凸显。观测资料和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数十年来持续跟踪系统评估,基本认定工业革命以来以化石燃料大规模开发利用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中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存量浓度达到历史新高,且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

(二)世界和我国碳排放情况

1. 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情况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活动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消费产品,同时也是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根据2021年7月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6.63EJ(EJ=1018焦耳),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与2019年相比下降4.28个百分点,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一次能源消费负增长。2010至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来,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放缓,2018年增速略有增加后2019年更缓,直至2020年出现负增长。

图3  2010-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单位EJ=1018焦耳)

2019和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年鉴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81.5EJ,其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为490.1EJ,占比约为84.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6.6EJ,其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为462.8EJ,占比约为83.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消费总量逐步减少,水电、新能源等消费总量和占比逐步增长。

图4  2019和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EJ=1018焦耳)

图5  2019和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比例

2.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根据年鉴统计数据,2010至2020年全球由于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如图6所示。自2012年以来,全球由于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放缓,2018年增速略有增加后2019年增速更缓,2020年出现负增长。2019年,全球由于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43.57亿吨,同比仅增长0.02%。2020年,全球由于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2.84亿吨,同比下降6.03%。从增长趋势来看,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逐步放缓,低于近五年的平均增速1.1%。

图6  2010-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变化率

3. 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情况

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增长2.2%。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2019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比2019年上升1.0个百分点,比2016年的19.1%上升了5.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2010至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之后,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逐渐变缓,但总体快于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冲击,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4.28%,但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逆势而上,增长率继续保持正值为2.41%。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全球占比也由2010年的20.64%上升至2020年的26.13%。中国的能源消费面临更大的调控压力。

图7  2010-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率(单位EJ=1018焦耳

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2020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8.99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30.66%。2010至2020年中国由于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11年碳排放大幅增长之后,中国的碳排放增速逐渐趋缓,2015和2016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有小幅减少。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这说明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2010至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情况如图9所示。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约为26.03%,2020年该比例攀升至30.66%。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下,中国能源结构效率调整以及碳减排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图8  2010-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变化率

图9  2010-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

(三)国际社会在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 缔约全球气候协定凝聚广泛共识

为共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缔约签订三个重要公约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1994年3月生效,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不会发生。《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制定,2005年2月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巴黎协定》,2015年12月通过,2016年11月生效,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2. 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进展

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40余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经写入政策文件、已经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具体进展情况如表1。其中,英国2019年6月27日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但新任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设定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美国、中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所做出的承诺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和趋势已经深入人心,未来各国将围绕碳中和出台大量支持的政策和措施。

表1 承诺实现碳中和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3. 中国向世界做出庄严承诺

2015年11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4. 中国推动双碳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中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调整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需要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5%和41.3%,能源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尽快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二是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有限,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长期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诉求,近年来雾霾沙尘天气频发,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极端恶劣天气增多,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部分发达国家已率先实现碳达峰,美国于2005年达到峰值57亿吨,德国于1979年达到峰值11亿吨,整个欧洲也于1979年达到峰值34.4亿吨。

(2)中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性

为提升发展质量,彰显大国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从国际层面来看,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中国当前已是碳排放第一大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的积极贡献。从国内层面来看,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利于加快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迭代升级,有助于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