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新举措、新贡献”初步分析

2014-10-1 17:07 来源: 易碳家期刊 |作者: 王田、苏明山、徐华清

    2013年6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总统气候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减少美国的碳污染,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准备,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围绕上述三大行动支柱,过去一年中美国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如2月10日,国务院率先向《公约》秘书处提交提案,全面阐述了对德班平台谈判和2015年协议要素的基本考虑;5月6日,白宫发布《国家气候变化评估(第三版)》报告,确认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正波及美国的各个角落以及与经济有关的主要部门;6月2日,环保局推出《清洁发电计划》提案,力争到2030年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30%。本文在比较美国近几届政府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与行动的基础上,对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新举措、新贡献及其可能的效果与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及其执行情

美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的附件一缔约方,作为发达国家,美国负有率先大幅度减排的义务。过去20年来,从克林顿政府勉强签署《京都议定书》,无奈接受强制性量化减排目标,到布什政府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抛出自愿性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再到奥巴马政府提出自愿性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些所谓“新目标”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相比,无论在减排力度和性质方面都有不少差距。

一是奥巴马在《总统气候行动计划》中只是重申了美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减排17%的自愿承诺,在目标数量和性质方面并没有任何变化。奥巴马2009年上任后,高举应对气候变化大旗,美国众议院也于2009年6月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提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2005年降低17%、2030年降低42%以及到2050年降低83%的目标,但上述法案并没有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奥巴马总统向国际社会宣布了17%的自愿减排目标。由于《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且这一目标在过去的近五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参议院的进一步批准,因此奥巴马在《总统气候行动计划》提出的17%减排目标既无新意也不具有任何国内法律性约束。

二是与克林顿政府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第一承诺期比1990年减排7%相比,这一目标只比1990年减排4.6%左右。克林顿政府(1993-2000)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任期内的优先事项,在上任伊始发布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到200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目标及其50多项具体行动,并在1997年10月京都会议召开前夕,公布了《气候变化提案》。1998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接受第一承诺期(2008-2012)温室气体总量比1990年减排7%的目标,然而该议定书并未在其任期内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由于2005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比1990年上升了16.4%,因此奥巴马提出的自愿减排目标不仅在履约时间上往后推迟了10年,且2020年目标量相比1990年只减排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消减4.6%左右。

三是与布什政府提出的自愿性温室气体强度下降18%的目标相比,这一目标只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了一小步。布什政府(2001-2008)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消极,拒签批准《京都议定书》,并在其《气候变化战略》中仅提出温室气体强度下降目标,即到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2年下降18%,且未提出任何强制性措施。2008年4月,布什政府宣布美国到2025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但该目标遭到民主党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认为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不可能在未来20年还继续保持绝对量的增长。从实际情况看,尽管2012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2002年下降了近22%,但10年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只下降了7.3%,因此奥巴马提出的15年总量减少17%的目标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强度目标相比,还是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有限的一步。

12345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