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到生产 碳排放和人类息息相关
“消费者的观念行为影响了碳的直接排放、间接排放。”陈迎认为,减少排放最源头的是节约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她看来,坚持低碳的产品和生活,不代表“贫困吝啬”,反而代表消费升级、引领消费新风尚。“付出同样的成本,去消费低碳产品,消费者应该感到自豪,这才是未来应该赋予低碳的‘标签’。”
“要为下一代提供更美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解决根源性的
碳排放问题,这也是面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英国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持相近观点。他觉得,一定要重塑绿色发展路径,包括生产端技术的重塑和消费端模式的重塑,也就是根据低碳消费需求的变化去调整生产和消费。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补充解读道,碳排放的发生点不仅在消费端,而是在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催生了电商、新能源汽车等新消费业态,人类潜在的消费欲望被开发出来,带来隐形碳排放。他呼吁,政府修订、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企业注重源头性和系统性措施,研究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摸清产品碳排放机制,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消费信息平台,加快绿色低碳产品的标识服务和企业
认证。“要让消费者明确,何为低碳产品?购买哪些产品会被认定为绿色低碳行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则预测,未来,低能耗行业会增加,应鼓励低碳产业投资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