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
碳汇造林项目按照张掖市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目标,主要是在张掖市下辖的六个县区营造生态防护林350,967.07亩。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指导开展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优先保护良好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栖息地,建立和完善生态廊道,提高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
近日,
甘肃省张掖市35.1万亩碳汇造林项目首笔碳汇量交易成功完成。该项目是由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黑河
电力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并顺利通过VCS的审查,注册成为甘肃省首个VCS+CCB项目。
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是针对项目有关生物多样性、社区建设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一项评价标准,对于碳汇项目来说是一项广受认可的增值加分项,有利于促成碳汇项目的后期交易,增加项目的经济收益。本项目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申请CCB注册可以大幅增加项目的碳汇价值,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符合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提出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基于此,项目开发方展开了对张掖市碳汇造林项目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Climate, Community and Biodiversity, CCB)三个方面的评估。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实地踏勘、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调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并评估发展趋势。同时根据CCB项目开发要求,环保桥按照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符合CCB项目审核要求的项目申请文件,为造林项目的潜在碳汇收益提供社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增值。
生态效益
根据CCB项目开发的相关要求,项目开发方对项目范围内的造林地进行初步碳层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碳汇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区域内的碳汇储量进行初步测算,本项目预计在60年的项目期内产生1400多万吨的温室气体移除量,平均每年温室气体移除量约为24万吨。
在项目实施后,通过人工造林增加区域植被盖度,水土流失程度也将得到有效控制。每亩林地按控制沙地7.5亩计算,350,967.07亩林地可控制风沙危害面积263.2万亩,可有效的遏制祁连山沿线及黑河沿岸土地风蚀沙化程度,阻隔自然、人为对黑河水源的污染,风沙危害得到进一步控制,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使区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社会效益
项目开发方对项目区内各基层行政单位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的方法(PRA),通过结构或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及实地勘察等形式,了解社区参与项目意愿和诉求,针对各居民社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以及造林项目带来的社区影响和社会效应进行科学评估。
发展当地经济
项目建设改善了张掖市农林牧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林、牧各业的发展,通过项目建设,也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减轻,可有效稳定农村社会局面。
促进民族团结
项目区建设有限的改善了张掖市生态环境,增加植被盖度,保护水土资源,加深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
加强生态建设社会化参与
项目建设前中后期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群众思想意识收到潜移默化的改造,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化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生物多样性
根据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确定调查方法,项目开发方对区域内植物生物、哺乳动物和鸟类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
在本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域属于退化的荒地,对当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状况造成很大威胁。根据相关研究,树种的混合种植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本项目通过不同树种的混合种植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当造林区成林后,生态环境会恢复并得到改善,可为生活在项目区的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更广阔的栖息环境和繁衍场所,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产生的威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条件。
通过加强生态防护林建设,增加林地面积,使张掖市破损退化严重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治理和修复,有效遏制祁连山沿线及黑河沿岸土地风蚀沙化程度,阻隔水源污染,按照“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配置模式,建设生态防护林,打造张掖市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张掖市碳汇造林项目不单单针对植被恢复,还可以惠及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社区,增强当地社区和动植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扩大栖息地范围,构建野生动物关键廊道,这就是造林带来的蝴蝶效应。
环保桥将继续在该领域深耕发力,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也欢迎对碳汇项目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和我们取得联系,一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