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减碳却只有30多年,企业们在做什么?

2021-10-21 15:33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 胡毓靖

碳数据与碳核算的难题


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建立在权威而规范的碳统计核算基础上的。

但是不论是在政企层面、还是国内外,碳核算的体系并不统一,这就给“双碳”目标实现带来更多障碍。在国际上,欧美还在倒逼我国完善碳核算的体系。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李原介绍,在国内,政府与企业对碳核算的标准并不统一,在国外,欧盟目前正在力推“碳边界调整机制”。

根据这一机制,欧盟将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税,因此这一机制也被称为“碳关税”。

“碳关税”带来的是数据安全的问题。“(很多数据)能不能报,怎么报,还是一个问号”,“我们要考虑到底要报哪些数据报给他,包括我们的产品多少的碳排放是因为他们的消费造成的,这些都是通过数据来回答的,不能光靠定性解决这个问题”,李原说。

碳核算面临的另一个难点的碳数据的流动性。李原举例解释说,比如一个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间的环节,它既面临上游给他带来的碳排放,购买的原材料的碳数据会累计到他的产品开发中,同时他最终的产品给到供应链下游又会给对方带来碳排放。如果再考虑到这个企业可能属于某个集团,以及它相关绿色金融的业务,碳数据的构成还会更复杂。

这样来看,光是碳的数据化就面临着不少问题。总结而言,一个是碳数据的量化的成本问题。一方面碳数据化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同时碳监测的技术仍不成熟,难以对所有排放源进行监测;另一方面,核查成本太高,碳减量只有二三十块的价值,却要花上万元请第三方机构做核查。

二是被学术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碳数据的重复计算。李原举例说,绿色交易机制和碳交易是什么关系,能不能把绿证和碳排放重复的交易,如果重复交易了,对于买家来说买到了什么,是不是买到了一个寂寞。三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它们既希望得到政府的认可,但是又不完全了解自身的碳数据。

他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在做国家的顶层的核算体系,另外也有企业试图通过核心的运算平台和多个场景的拓展,测算碳数据,帮助企业建立碳账户,帮助企业使用和规划碳数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