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电力市场的关键问题探讨

2021-10-27 09:48 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市场面临新变化与新要求


中发9号文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我国电源结构不断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和平衡模式深刻变化,与之相适应,电力市场也将面临重大变化。

首先,市场建设目标更加丰富。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起初的目标是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煤电机组利用小时下降,电力市场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显著增加,建设目标更加丰富,需要在降碳、安全、发展、效率等多方面考虑,“保供应”和“促转型”将成为未来电力市场建设的主旋律。

其次,市场形态多样复杂。我国新能源的资源分布特性决定未来发展将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存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电力市场形态将呈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若干分散小市场并存的格局。一方面,通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大范围资源配置,实现新能源分季节、区域间余缺调剂、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多种系统形态的发展将催生若干分散市场。

第三,商品价值差异化更加显著。“双碳”目标下电力商品价值不断细化和差异化,需要通过多样的交易品种,反映不同的价值属性,满足市场主体的多元诉求。如在电能量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反映电能商品的安全稳定价值,补偿灵活调节资源的收入;通过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反映电能商品的容量价值,保障充足的发电投资;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反映电能商品的环境价值,满足用户绿色消费需求。

第四,电力交易生态圈不断扩大。随着能源互联网形态和功能逐步健全,虚拟电厂、储能、需求侧响应、微网等新兴主体将广泛参与市场互动,并进一步形成电、热、气等多能源耦合与协同优化,市场主体存在多样的交易和服务需求,电力交易生态圈逐步形成和完善。

新的变化对市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点从提高灵活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外部性、增强开放性着手,开展新型市场体系的研究和设计。

提高灵活性方面,为适应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需要推动电力市场向更加精细化发展,满足市场主体灵活调整的需求,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源网荷储高效互动、多种电网形态友好互动,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保障安全性方面,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成本回收机制补偿灵活调节资源的收入,通过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激励用户侧参与调节,保障系统充足的调节能力。体现外部性方面,完善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绿证交易,持续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形成市场导向的绿色能源消费流通体系。增强开放性方面,不断加大市场模式、交易和服务品种的创新,以市场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广泛参与和友好互动,加强与一次能源市场、碳市场等外部市场的有效互动,实现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和共享。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