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碳
市场增加交易主体、扩大交易范围的各项举措都在推进中。其中,
有色冶炼、
水泥、
钢铁等行业都有望在明年底前纳入全国
碳市场 新华社图
[ 当前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市场主体相对单一,只有
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钢铁、有色金属、
石化、
化工、
建材、
造纸和
航空等高耗能行业还未参与。二是当前
碳配额的发放较为宽松,企业缺乏紧迫感。三是尚未接近履约周期截止时间,控排企业存在观望情绪。 ]
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开市交易以来,至今已满百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公告显示,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6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11.06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63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41.00元/吨,成交均价约45元/吨。
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此前测算,目前中国全经济尺度的边际
减排成本大概是7美元。碳市场若要发挥有效作用,碳价应该大于或等于每吨7美元。换算下来,目前碳价已经高于这个水平。
然而,对比坚挺的交易价格,
碳交易量却持续萎缩。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发现,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410万吨后,交易量持续走低,连续多日无大宗交易。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庞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市场主体相对单一,只有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和航空等高耗能行业还未参与。二是当前碳配额的发放较为宽松,企业缺乏紧迫感。三是尚未接近履约周期截止时间,控排企业存在观望情绪。
业内认为,随着首个履约周期截止时间的迫近,第四季度全国碳市场有望进入交易活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