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要同舟共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回应COP26热点问题

2021-11-3 15:43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牛秋鹏

“光有目标,没有行动,那算什么力度?”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各国都提出2020年之前的行动计划,以及2030年的自主确定国家贡献。

国际能源署发表报告指出,要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或碳中和,各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不一样,起点不一样,能力不一样,国情不一样,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而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跟技术支持,全球一起合作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解振华表示,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都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截止到2021年,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每年要提供1000亿美金的资金并没有兑现,至少有200亿左右的差距,可能到2022年甚至到2023年才能够到位。

他说,如果2020年之前的资金承诺并没有兑现,那发展中国家会觉得政治互信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他看来,减缓和适应同等重要,但是现在适应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只占到整个资金的20%,应该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把减缓和适应的资金平衡,各占50%。

关于中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解振华认为是很有力度。在他看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一场系统的经济社会的变革。

中国古人讲,“以实则治”。中国不光说到,而且要实实在在做到。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充分表明中国在行动上是认认真真落实。

解振华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书面致辞中强调,要聚焦务实行动,所以我们确定了目标,要确定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行动投资,要有时间表、路线图。

“说到我们就得做到,这才是真正的体现力度。光有目标,没有行动,没有政策,那算什么力度?”解振华问道。
标签: 巴黎协定 COP26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