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栋绿色建筑的诞生、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的发布、全国首单跨省跨区绿电交易的签约……上海历来是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先驱者。在“双碳”背景下,上海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绿色低碳化发展,尽快实现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是城市建设“十四五”的重中之重。
城市正处于实现全球可持续性和气候中和目标的转折点。昨天(10月30日),在2021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首场主题
论坛——低碳经济主题论坛上,城市绿色转型、
减排技术创新、低碳经济模式等成了热词。
“绿色基因”注入城市建筑
我国建筑业
碳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建筑行业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双碳”战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彬在论坛期间指出,国内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40%,其中建筑运行占23%,
建材生产占17%。欧美国家建筑领域的降碳路径以降低建筑运行排放为主,因此我国需要同步推进建材减碳以及运行降碳。
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从全国第一栋绿色建筑的诞生,到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的发布,上海历来是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先驱者。
2004年,上海建成了全国第一幢绿色示范建筑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从此开启了上海绿色建筑发展新时代。自那之后,上海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规模升级,诞生了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以及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建筑的绿色实践提供了样板。
2018年,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荣获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实施运管三星级标识证书,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识项目。截至目前,上海市已创建或梳理储备的绿色生态城区近30个。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表示,上海已经提前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目标,并将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写入地方法。下一步,上海将通过精准施策,加快建立新建建筑能耗与碳排放限额设计,推进“十四五”五个新城各开展一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区建设等。
曹彬认为,我国建筑业减碳可以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一方面要在建造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等手段,为建筑注入绿色基因,并挖掘一些新材料,比如用木结构、竹结构来替换混凝土;另一方面,延长建筑的寿命,避免因功能不符就拆除的现象。
“绿色平台”加快城市转型
启动
市场化的交易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供需双方潜力,成为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市场化
碳减排进入新阶段。上海市重点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申能集团成为全国
碳交易市场首批10家成交企业之一。
早在2018年,申能集团就成立了申能碳科技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的
碳资产管理和
碳金融业务。经过持续探索,申能碳科技公司完成了配额回购业务、市场机构交易服务、碳综合管理一站式服务、
碳中和服务等产品落地。碳中和服务方面,相继完成制造业企业项目建设期碳中和、高速公司碳中和、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等不同类型的碳中和项目。在碳金融方面,申能碳科技公司携手商业银行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接连完成首笔长三角配额质押贷款、全国首笔碳资产组合质押贷款,助力资本市场对碳资产的合理定价以及价值创造,促进碳金融与碳交易市场的正向循环激励。
今年9月7日,全国绿色
电力交易试点启动。所谓绿电交易,是以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中长期交易。来自上海的巴斯夫、科思创、施耐德、国基电子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先拔头筹,一举签订了采购
宁夏2022至2026年连续5年间、总计15.3亿千瓦时光伏电量的重磅订单,完成全国绿电交易开市后的首批跨省跨区交易。
“在绿电交易市场机制下,这些企业不仅能确保自2022年起用上绿电,还能获得官方
认证,进而引领相关产业链的低碳转型”,上海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王伟介绍说。
上海此次顺利完成全国首单跨省跨区绿电交易签约,背后离不开政府、企业等各相关方的通力协作和主动作为。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强指出,未来绿色电力交易的不断扩大,将有助于上海碳排放的进一步降低,从而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今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前景,各方显示出充分的信心。
“绿色变奏”唱响城市轨交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聚焦能源转型
问题,还要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转变。
以城市
交通为例,上海地铁以全路网459座车站、总长772公里的规模,在世界城市地铁长度排名当中高居榜首。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探索也一直走在前列。
为了合理控制轨道能耗,上海地铁尝试用光伏发电逐步进行用电替代,分布在上海全市的地铁车库,正悄悄变身一座座可发电的基地。在上海地铁的龙阳路车辆基地,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与16号线交汇,记者登上龙阳路基地屋顶发现,约有五个足球场大的光伏板几乎铺满了整个屋顶。
“这个车库屋顶可用面积大约4.6万平方米,安装了12000多块多晶硅组件,光伏规模约3.66兆瓦。”上海地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振英如数家珍。据悉,该项目在2020年全年发电量超400万度,够让一辆8节编组的地铁列车运行20万公里。
目前,上海地铁已有10个车辆基地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并网,2021年预计发电约2500万度。未来上海地铁还将聚焦分布式光伏发电、充电桩、储能、直流微电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深挖绿色出行潜力,让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能主动生产供应绿色能源。
被誉为全亚洲“最绿色”地铁站的上海地铁17号线的诸光路站是上海地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2015年上海地铁17号线建设时,就引入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以期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乘客提供健康的乘车环境。2017年底17号线建成通车,诸光路站获得亚洲首个LEED银级认证。
正如中国建研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军在论坛上所言,实现“双碳”目标,还需要通过智慧低碳交通、智慧新能源设施、智慧资源循环利用、智慧生态走廊、智慧低碳住宅以及智慧可再生能源等多个层面,从而让智慧城市有效赋能碳达峰与碳中和,让城市更低碳绿色。